查看原文
其他

给孩子的“野性”课丨神奇生物在里山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给孩子 Author 平助


新加坡诗人周粲曾在《童年不是童年》中写道:


季节不是季节,

如果没有伴随它而来的

翻新的游戏。


童年也不是童年啦,

如果童年一过,

脑袋里不曾留下

花花草草的颜色

各种昆虫的叫声。


——出自《未名诗歌分级读本》


“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,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,直至一生。”


暑假里,不少家长把孩子放飞山野,去亲近自然,接受自然的教育。今天,就为大家推荐一本从土地里“种”出的新书。这本致力于探索“身边”的土地之书,适合所有心野的大人和好奇的孩子,也适合亲子共读。


远方的、宏大的、稀有的事物总能激发我们心中的澎湃,近前、小微和平凡的事物,则易被忽视。有趣的是,孩子们往往对后者更敏感,他们喜欢向草叶中窥视,与泥巴游戏,将脏鸟羽和断树枝视若珍宝。


试试听任蓝宝石色的中华萝藦叶甲在掌心爬动;抓起一把散发森林幽香的堆肥,分辨其中的鸡兔羊粪便、野草和农作物残茬。正是这些易被轻视的微小,支撑起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。(图源新书《土里不土气: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》)


好在还是不缺少孩子般心系小微宇宙或普通生命的大人,也不缺少与此相关的精彩发现。比如从土地里“种”出新书的北京八○后恋人赵天晓(自然名“长角羚”)、张赫赫(自然名“蚊滋滋”)


怀抱两猫的长角羚和喜获大瓜的蚊滋滋。一丁点自然趣味就能让他们喜出望外。


相遇并硕士毕业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,归国后先后加入环境NGO组织的两人,2014年决定在北京东北部、介乎城市与荒野间的“里山”地带共同创建占地三十亩,山、田、林、园、居齐备的盖娅·沃思花园。


感慨于人们常对远方风景满怀憧憬,努力向外寻找,却对周围的“普通”灵性缺少觉察,他们想以这片离城不远的半野、普通之地作为研究对象,发现身边的生命多样性,探索“永续共生”生活方案。

蚊滋滋手绘,离城70公里、占地30亩、背倚海拔200米小山的盖娅·沃思花园全景。“里山”(源自日文“Satoyama”)的“里”指人们生活的聚落,“山”表示围绕聚落周边的丘陵浅山,“里山”指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、融合社区、森林和农业的生态系统,当下在日本、中国台湾等地颇受关注。在里山,山林、溪川、草地、农田、果园、房舍彼此镶嵌,在对自然资源的智慧取用之下,人们的生活所需与环境的持续丰茂并行不悖。


七年间,两位知识农夫自耕自食、砌石修路,与下山豹猫过招,和恼人虫族对话,弯腰“共情”野草,穷追“越狱”鸡羊,和垃圾大战几百回合……


时常崩溃但有更多喜悦,最终将所有“获得”手写手绘,变成了全彩图文书——《土里不土气: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》。


左:从土地里长出的书,最衬里山地景。

右:来盖娅参加自然体验活动的小学员土豆,对《土里不土气》爱不释手。

爱遥远星河,也爱身边的鸟鸣虫动——这本致力于探索“身边”的土地之书,适合所有心野的大人和好奇的孩子,也适合亲子共读。


书页翻开,有鸡飞兽跑的趣味、博物观察的方法、因地制宜的技能、生命运转的逻辑,还有土著邻居语重心长的教诲声:


“八月节晚上,要在院子里摆上桌案,除了供月饼、敬香,还要有带缨子的萝卜和大豆秧啊!那是孝敬兔儿爷哒!”


山野观察十级学者目光如炬,连动物便便也不放过。


解析山野田间的“黄色”细节

饲养调皮捣蛋的波尔山羊是什么感受?

如何动用五种不同的方式把饭做熟? 请看农夫的大地厨房操作。

80元一个的荆条篮子、奶奶传下来的搪瓷盆、好友赠予的葫芦瓢、墩布把变成的通火棍、可通过热感触发进行拍摄的红外相机……里山农夫的家用,重在称手称心、环保永续。


将多年山野生活经验、故事娓娓道来的知识农夫,并非要鼓励大家逃离都市,拿起镰锄,变身田园居客,而是想从4个方面呈现一个野性丰富的身边世界,激活人们“对自然的敏感和惊奇之心”。


在《土里不土气》中的里山,“没有谁能轻而易举活着”。


神奇生物们不论咖位大小力量强弱,都有自己的独门武功和生存之道:



里山生活可不是什么桃花源。农夫得搂住基础建设、田地规划、禽畜管理的方方面面,更不用说还要应付不约而至的土路崩塌、水窖见底、豹猫下山、羊群越狱、天降雹雨、虫灾发作等大小危机和突发。


多年兵来将挡的经验,变成了书中11种“里山技”解析:砌石墙、盖旱厕、建柴灶、理树木柴、通上下水、辨野草、晾晒食物……


遵循“从外向内,由细到粗”的原则整理一棵老桃树,把它变成树木柴,最后以肥料形式回馈大地。


因地制宜垒砌天然石墙,既环保也更有质朴风情。


智能时代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全盘复刻山野农夫的生活模式,但隐藏在这些“挥汗如雨”背后的环保考量、观察技巧、动手法则却值得每个人借鉴和关注


山间园地时常干旱,何不收集雨水,服务于菜田?


山石坡路本就斜弯,顺应地势,修建材料可降解利用的曲线木道才是对自然最大的敬意……


收集屋面雨水,浇灌屋前菜地


在使用必备的电力、机械工具之外,两位农夫还痴迷于手敲手动的乐趣,用锄镐、玩绳结、钉木道……


 农夫常用的采收类、步道&砌石类工具


使用手动工具既是出于环保节能、提高动手能力的考虑,也因为他们深深体会到:铁锹翻耕可以帮助人感受土壤的松紧软硬,手锤敲击可以引领人理解山石的各种纹理,日积月累,便培养起对自然的敏感度,


“最终催生出人在自然中的创造力”。



打开《土里不土气》,你会和初入里山的农夫一样,不断经历视觉震颤,然后慢慢审美“松绑”。


心细的长角羚和蚊滋滋发现:城市中效率优先的发展逻辑喜欢将很多东西截弯取直,但自然界却不流行这一套,“绵延曲折的河道、波浪起伏的山峦、昆虫翅上繁复的斑纹,大都是不拘一格的曲线”。


野鸢尾的螺旋纹理花蕾与赤链蛇的扭动,都将曲线之美演绎到了极致。


穿条纹走秀的赤条蝽、仿佛红衣“蜘蛛侠”的斑衣蜡蝉若虫……长相“冒犯”的各路小虫乍看邪魅狂狷,却与“绿幕”背景完美衬搭,比千人一面的人类网红脸耐看多了。


或清新或古怪的虫子们,都为世界贡献了独一份儿的视觉之美


生鲜超市货架上的蔬菜品相均一、珠光宝气,但等农夫亲自下田,却会种出奇趣长茄三叉戟、中分西红柿、土豆回旋镖……与其害怕,不如学习欣赏接纳一颗菜的不完美。


蔬菜奇异变形多是因温光水肥接收不均,或主根受困、下行不利。



对农夫来说,加入里山“朋友圈”的妙处是减去了一些人声喧哗,却因此听到了更加宏阔和多声部的生命大合唱。《土里不土气》中讲述的离奇弯绕的生物关系、爱恨情仇,只是里山生活的精彩局部。若要全部八卦起来,几天几夜也说不完。


长角羚手绘的里山生命之网,和韦伯望远镜拍到的灿烂星河。它们好像在说同一件事:生命并非孤立的旅程,要在整体之中联系地看待自身。


在农夫手绘的里山生命之网中,箭头的到达端是取食者,起始端则是被取食者,意指取食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走向;而有双向箭头指向的关系,展现的是生命间的合作,即“共生”。螳螂捕蝉,麻雀在后,然而麻雀也会成为家猫、红隼的下饭菜。但无论强大懦弱,所有生命角色的归宿都是变成腐殖质肥沃大地。

连吃带耍把里山二百多只鸡折腾到不足半数的凶萌豹猫


相互竞争、撕扯又互为支撑的里山众生让我们看到不孤独但也无法独大的自身,“没有哪片森林或土地专属于谁”,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,所有角色在捍卫领地的同时也必须接受分享。


作者 | 平   助

设计 | 陈小娟


点击图片,扫码购买

《土里不土气: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》

长角羚、蚊滋滋著,蚊滋滋绘

活字文化 策划

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 出版


350张彩版手绘,11类半野生活技能,107种动植物观察

自然不只在远方,也在城郊近野;奢想桃花源,不如相信手敲手动

自然之友权威认证,吕植、杨东平诚挚推荐


《土里不土气: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》记录了拥有生物学教育背景的“八〇后知识农夫”长角羚和蚊滋滋在北京东北浅山地带的7年农耕生活。在看似平平无奇的北京城郊近野、听起来干枯冷漠的北方山坡沟谷,隐藏着爆棚的野性机密与生命故事——只要你保有对自然的敏感与惊奇之心。全书分为“里山技”“里山食”“里山客”三部分,以350多张彩版手绘、180余张照片,分享11类半野生活技能、107种动植物观察,还穿插有“大鹅历”“大地菜桌”“里山食物历”等十一组视觉饱满的“野性通讯”。

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“给孩子”


诚邀荐书


我们诚邀各位喜欢《土里不土气》的读者,来豆瓣为这本书打call。
操作步骤:1、打开“豆瓣”APP,搜索“土里不土气”2、在页面下方留下你的读书笔记或书评3、如果你希望更多爱自然的小伙伴都能看到这本书,欢迎你动动小手点击页面上的“想读”“在读”“读过”这三个按钮,把这本好书分享扩散出去吧~


豆瓣APP《土里不土气》页面



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:


培训招募


活动招募

四季食堂


推荐阅读


--扫右下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首页 查看更多内容--


▽点击「阅读原文」即可下单《土里不土气》「盖娅特别纪念版」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盖娅自然教育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